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郑爱华研究组联合军事医学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建立了基于水疱性口炎病毒载体(VSV)的复制型重组新冠病毒(rVSV-SARS-CoV-2)。该重组病毒不仅适用于研究新冠病毒(SARS-CoV-2)的侵入(Entry)机制,并且可用于小分子、多肽、抗体和血清等样品中和活性的定量检测。rVSV-SARS-CoV-2可以在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操作,其携带绿色荧光蛋白(eGFP)或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是一种安全、快速、高通量且可重复性高的检测系统。相关结果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EmergingMicrobesInfections。VSV(Vesicularstomatitisvirus),中文名水疱性口炎病毒,是弹状病毒科的代表模式毒种,被广泛用作研究有囊膜RNA病毒入侵细胞、复制和装配等机制。把VSV的囊膜蛋白G替换成外源病毒的囊膜蛋白,组装成的重组病毒可以通过外源囊膜蛋白介导其入侵,模拟外源病毒的感染过程。现在有多科病毒的囊膜蛋白可以重组到VSV表面构建成复制型VSV重组病毒,如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毒(SFTSV)、汉坦病毒(Hantavirus)、拉沙热病毒(Lassafevervirus)、尼帕病毒(Nipahvirus)和SARS冠状病毒(SARS-CoV)等,对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控制新冠疫情,药物和疫苗研发是重中之重。由于SARS-CoV-2的高致病性和传染性,所有使用活病毒评估相关产品效果的试验都必须在生物安全三级(BSL-3)实验室进行,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疫苗和相关药物的研发进程。复制型rVSV-SARS-CoV-2是一种减毒病毒,可以在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可以在24小时内快速和高通量的检测各种SARS-CoV-2特异侵入抑制剂的活性。
图示:VSV重组新冠病毒示意图,eGFP报告基因可以换成luciferase
图示:rVSV-eGFP-SARS-CoV-2中和结果同真病毒和非复制型假病毒具有高度相关性
rVSV-SARS-CoV-2重组新冠病毒可以用于:1)抗体、病人或免疫血清及靶向S蛋白的小分子的中和活性的检测;2)结合VSV重组SARS-CoV和VSV重组MERS-CoV检测相应的广谱中和活性;3)通过引入SARS-CoV-2流行过程产生的突变,评价抑制剂对于突变病毒的中和能力;4)检测SARS-CoV-2产生针对抑制剂逃逸突变的能力。此项目受到到科技部(编号YFD,ZX)和基金委(编号)的资金支持。全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zhaibenben.net/lcjc/5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