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游客在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的茶业现代示范园区拍照留念(柳伟摄)
雨后青山,总会有一种别样的美。6月13日,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满目青翠,云雾缭绕。千亩茶园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徜徉其中,或驻足欣赏,或合影留念,欢声笑语不断。
村党支部书记罗显平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每天都会接待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名以上。“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我们拓宽了车道,加强了公路两边管护,购置了游览车,新修了停车场和厕所,全村的发展旅游业、拓宽致富道路的基础更稳固了。”
事实上,游客的增多只是老县镇过去一段时间来产生的诸多变化之一。
年轻人想要留下来了
“爸爸,我想过了,现在咱村子里人气这么高,政策这么好,留在家乡肯定也有很多发展机会。”4月初,罗显平的儿子罗杰告诉父亲,他不再去南方打工了,想留在家乡发展。为乡亲们服务了一辈子的父亲,对儿子的这一决定非常支持。
图为航拍老县镇锦屏社区新华社记者邵瑞摄
年轻人的回归,为村子带来了不一样的“新思想”。与父辈围绕扩大茶叶销量、做强做大茶园观光思路不一样,罗杰更多地还是想将精力放在线上,比如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为村子里积攒线上人气;与县供销社联系,申请在蒋家坪村上建立一个网点,既可以作为当地土特产品的展示厅,又可以作为线上的供货点。
“最近,我们这来了好几拨想要投资的客商,既有安康的,又有山东的。别人都这么看好我的家乡发展,我自己咋还能看不上呢?”罗杰说。
罗杰并不是村上唯一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与他同为90后的沈小燕也是其中一位。原本在城里工作的她,在上个月最终决定留在家乡。她现在在村上开了一家实体店,主营当地各种土特产和一些小商品,且也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带货”。
与很多景区商店不一样的是,沈小燕并没有将商品价格定的很高,而是选择平价销售。“一瓶矿泉水我如果卖高了,人家游客肯定会觉得我其它商品也都是涨了价的,心里肯定会犹豫是否还要购买。”小姑娘一语道破自己的“商业经”。
孩子们的课程更丰富了
“同学们,学习剪纸要首先学习怎么折纸。折纸又包括三折法、四折法和五折法……”6月2日,在老县镇中心小学,一堂生动有趣的剪纸课在孩子们的期盼中终于开课了。来自安康市高新区第一小学剪纸社团的鄢瑶老师,耐心细致地向孩子们讲解着剪纸的要领。最近,她和同事每周都会过来,专门负责给孩子们开设各种各样的兴趣班。
家住老县镇锦屏社区的邓伊凡正在读5年级,听说学校要开设剪纸课,早早的就准备好了剪刀和红纸。以前,每当从电视上看到城里的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总会让邓伊凡心生羡慕。而今,经过当地政府的协调,来自西安市和安康市的学校纷纷来到她们镇子,和当地中小学合作办学,这其中便包括派各类专业教师过来,为邓伊凡她们开设更多种类的兴趣班。
图为老县镇中心小学足球兴趣课新华社记者邵瑞摄
“最近这段时间,我发现我们学校的变化可大了!我们坐的课桌上多了个坐姿矫正器,教室里图书角的书更多了,而且头顶上的灯也换了,听老师说这是一种更护眼的灯。”邓伊凡说,“我们现在每周有两节兴趣课,而且种类很多,除了我学的剪纸课,还有足球课、泥塑课、武术课、健美操课等等。”
百姓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满足心愿的邓伊凡是幸福的,在锦屏社区还有很多群众也感受到了幸福,汪显平就是其中一位。以前他们一家五口都住在山里,住的是土房,走的是山路,干啥都不方便,搬到新修建的锦屏社区后,一家人住进了三室两厅的楼房,“过上了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
最近,汪显平发现社区又开始变了。首先是楼里的消防器材已经安装到位,消除了潜在安全隐患;其次是社区广场上新增了羽毛球场和篮球场;最后,楼下的新建厂房已经装修完毕,社区工厂的规模马上要扩大了,能容纳更多想要就近务工的乡亲们了。
图为搬迁群众在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康士利工艺品有限公司加工毛绒玩具(柳伟摄)
在楼下社区工厂务工的李辉英同样对生活充满信心。她告诉记者,相比去年10月刚来时的每月元,现在工资已经涨到了元。这段时间大家的干劲都特别足,听老板说,5月份销量上涨了20%,我们车间又新招了4个工人。”
“过去这段时间,全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接下来,我们还打算聘请专业团队进驻设计,把老县镇建成省级重点镇,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老县镇党委书记杨居侨说。
“老县镇的变化只是我们全县大变样的一个缩影。当前,平利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正继续把中央精神一项项落细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也不少。以脱贫攻坚的圆满收官,向历史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平利县委书记郑小东说。(记者张权伟见习记者段承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