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相比同期增长4.8%。其中5.56万亿元为出口,进口4.24万亿元。
进出口虽然在同步增长,但是出口增长幅度达到8.4%,而进口仅为0.2%。或也意味着在消费环境的低迷下,进口产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01美国已成第三
整体一季度中,外贸额在与美元汇率进行计算后,对外贸易总额(进出口总额)达到1.4万亿,而贸易顺差则为1.32万亿。
但是这样的数据中,与我国贸易长期来往的美国,并没有更多的出现在序列中。
官方的数据显示在年的第一季度中,我国对该贸易协定(RECP)的14个成员国,合计进出口为3.0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7.3%。
在4月3日,菲律宾向东盟秘书长正式交存RCEP核准书,也意味着,我国将将对RCEP整体15个成员国进行更多的贸易。
全球最大自贸区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6.8%。占进出口总值的34.6%。
而东盟的进出口为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6.1%。欧盟、美国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34万亿以及1.11万亿。也表明整体的序列上,东盟排在第一,随后是欧盟以及美国。
占比较大的RCEP,由于详细数据没有公布,也不做排名比较。那么为什么欧盟和美国被东盟超越了呢?是消费更强还是什么原因。
02需求市场
严格的讲是供需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年第一季度中,西方金融系统的问题虽然已经爆发,且实际的影响结果也极大。
但是,他们本身的消费能力以及市场能力,与东盟还是有本质差距的,基本上属于天差地别。
导致东盟的数据上升的主要原因,实际是我国的市场供应出现了改变,第一季度中,我国出口产品主要围绕在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池三个产品上,合计增长66.9%,同比增量超过亿元。
但这些产品,对于欧盟和美国并没有什么更大的吸引力,且本身在相关产业中,三者的关系实际上存在着竞争的可能性。
相关产品过多的进入到美国或是欧洲市场,对他们自身的产业将是一种影响。
而与东盟的贸易中则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他们属于我们的原材料供应国,而我们属于是他们的高端产品购买国,在当下的贸易环境中,并不存在明确的竞争或是竞争可能。
03自由贸易
而这样的贸易情况,也是符合自由贸易的,也就是在整体链条中,东盟存在了他们的价值,而我国存在了自己的价值,最终形成的局面是共赢。
但是对于欧盟和美国其实就没那么简单了。首先是在贸易环境中,我国已经成为了制造中心,且已经具有创造功能。
其次是美国或是欧盟,如果想在链条中产生更多的价值,实际上,他们考虑的应该是作为投资方,也就是加大制造中心的生产能力,并依托中心产生利润。
虽然欧盟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且德国等工业体系也在我国有一席之地,但是美国或许并不会这么做。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升级,美国的市场竞争优势在逐渐降低,一方面是自身的银行系统问题以及债务问题,已经导致他们无法参与到更多的投资中。
且本身经济体系过多依靠市场投资的情况,也让他们的生存环境出现改变,那么大概率下,是外贸将会不断的改变,仅有头部企业的过程参与,并不能给到美国可观的收入。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解决办法其实还是自由贸易,也就是增加制造中心与金融中心的关系粘度后,并产生资本的回流,才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链条中,每个人的身份都是固定的也是多重的,但是当涉及到中心概念的时候,正常情况下,无论哪种中心都不具备承担多中心的把握。
美国想在金融中心的基础上强求制造中心,只能说他们太贪了。
04结语
联合,自由,追求统一,才是真正的自由贸易,多边的贸易网络在形成后,才不会重蹈经济崩盘的覆辙。
美国应该想想清楚,在完全脱离中国制造后,损失有多大。而我国也应该考虑在完全失去美国这样的市场后,我们的经济损失有多大。两国互相接纳,才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