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ldquo冬吃萝卜夏吃姜rdq

北京荨麻疹网上医院 http://m.39.net/pf/a_8846467.html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民间俗语从古流传至今,相信很多人不免疑惑“夏天那么热,再吃辛辣的生姜,不是火上浇油吗?”记者带着同样的不解,医院中医专家、副主任中医师赵洪泉教授,这句俗语究竟靠谱不,其中有何玄机,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人冬天外冷内热,冬季又多吃热食,内热更盛容易上火,萝卜性凉正好解内热。夏季正相反,人内冷外热,再吹空调吃凉食,体内容易受寒伤及肠胃,所以夏季容易腹泻,生姜性温,可以驱寒暖胃。”赵洪泉教授说,《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里面详细讲解了春夏秋冬四季对应人体内阴阳气血的变化规律,这句俗语正是其中规律的体现。听完这番解释,记者豁然开朗。“20年前,刚刚接触临床时,觉得中医很简单,不就是头痛用川芎,鼻塞用苍耳子嘛,运用一段时间后,发现疗效不行,患者不见效,那怎么办呢?”赵洪泉教授说,接下来就试着将中西医结合,慢性胃炎就用蒲公英来杀幽门螺杆菌,脑血栓就用红花来活血化瘀……期间他尝试了很多,给患者用后却是少数有效、大部分无效,这条路也不行。后来,他采取活血化瘀治百病的法子,但刚开始有效,用着用着就没效了。“想根治疾病,难啊。思来想去,还是没有入中医的门啊。”赵洪泉感叹,中医的入门,入的是阴阳之门。经方、时方、偏方、针灸、按摩甚至是西医,都要入阴阳之门。不入阴阳之门,不解中医之妙!何谓“阴阳之门”?“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赵洪泉说,这里的“本”就是指阴阳,因此治病就是治阴阳。他举例说,《伤寒论》第58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这讲的就是“用药使阴阳和,病就会痊愈”的意思。在赵洪泉看来,中医最大的特点是辨证论治。比如有十位患者,都患有口舌生疮,这十个人很可能需要用十个不同的处方才能治好。即使是同一人,去年口舌生疮所用处方,很可能今年用就无效。曾经有一位低血压患者,在别处就医用十全大补汤、乌鸡白风丸、补中益气丸等补剂,血压仍不升。原本只是头晕乏力,服药后病症更多,不思饮食,胸闷气短。赵洪泉把脉后发现其脉有力,说明患者不是虚症是实症,实症用补药,病自然不会痊愈只能加重。“以前的医生只是对西医的检查结果‘低血压’3个字进行了诊断,而没有从中医角度进行诊断,导致了误诊误治。患者诊断为实证之后,首先停服一切补药和补品,其次服用保和丸,一段时间后血压恢复了正常,其他症状也逐渐消失。”赵洪泉说,中医的诊断与西医的检查结果和病名没有任何关系。见到低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的患者就认为是虚证、需要补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上述患者的例子就是没有诊断就用了药。现实生活中,大便干患者很多,误诊也很多,有的一直服用果导片、番泻叶,医生又给开排毒养颜胶囊、复方芦荟胶囊之类,根本不辨证。赵洪泉曾经诊治过几例顽固性的大便干患者。他说,若患者脉无力,用魏龙骧老先生的经验—大剂量白术治便秘,疗效非常好。“只要患者大便干就用大黄,这么简单的思维想治好病比登天还难。但很多医者偏偏还一根筋,用大黄后效果不好,就加大大黄剂量,给患者带来了极大伤害。患者也不知情,还以为自己的病比较顽固呢。”赵洪泉说。临证越久,赵洪泉越能体会到中医治病不是见石排石、见痰化痰,而是需要从整体出发辨证治疗。正如《医宗必读》中所说“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赵洪泉和中医科其他业务骨干研制了更加符合惠民当地百姓中药汤剂,服药反馈效果良好。目前,医院新医疗区已经开设中医专家坐诊门诊,在李庄院区的中医科门诊还设置了理疗室、针灸推拿室,并推出针灸、埋线、刮痧、穴位贴敷、按摩等简便验廉的适宜技术,让门诊患者享受到中医药简便快捷有效的服务。中医药作为我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及康复中有着独特优势和价值作用,这更加坚定了赵洪泉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信心。下一步,医院设立名中医工作室,便秘、痛风专科专病和中医妇科门诊,方便患者有针对性就诊,让中医药给百姓带来更多健康,为全民健康贡献应有力量。转载:海报新闻

医院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zhaibenben.net/zlff/8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