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何芬兰报道年中国出口额占全球总出口的比重略升至14.5%,稳居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地位。近日举行的国际贸易形势论坛暨全球贸易监测与贸易形势月度分析会发布上述数据并作出判断:在全球贸易降幅收窄、温和复苏的背景下,中国外贸总量企稳回升,处于改善通道。
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庄天宇发布的“中国外贸大数据”分析显示,据初步计算,年全球货物贸易规模23.4万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全球中间品出口10.7万亿美元,下降6.9%。按主要经济体统计,年,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总进口分别下降5.9%、14.0%、12.5%、12.1%、6.9%。
“全球贸易整体下降,但中国外贸稳步增长,呈现逐步恢复、稳中向好的态势。”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党委副书记、全球贸易监测实验室主任杨武如是肯定中国外贸形势。
“正确看待外贸形势,正确看待背后的逻辑,这很重要。”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教授张晓涛在作题为《价值链重构、产业转移、出口拉动视角下的中国经济》的专题研究报告时分析指出,年全球价值链重构令中国外贸承压,中国对发达经济体出口下降,但对日韩出口保持基本稳定,对包括东盟、非洲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出口提高。“中国出口有升有降,未来与新兴经济体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潜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部分外贸压力。”
展望年,张晓涛认为中国出口承压有望迎来一定的缓解。年全球GDP增速或将放缓,但贸易增速有可能提高。年全球服务贸易由于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出现大幅增长,但货物贸易表现不佳。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以及一些补库存需求,全球贸易增速有望实现触底回升。张晓涛同时提醒可能影响外贸的几点风险:一是年是美国“大选年”,一些国家和地区会作出相应政策调整;二是要重点考虑中欧经贸问题;三是须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