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的中医辩证和治疗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4721404.html

口腔溃疡的中医辩证和治疗

口腔溃疡

俗称“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凹,周围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发疼痛,一般一至两个星期可以自愈。口腔溃疡成周期性反复发生,医学上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可一年发病数次,也可以一个月发病几次,甚至新旧病变交替出现。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脾胃积热,虚火上炎所为,当以清泻脾胃,养阴清热为治,中医辨证施治,主要分为以下几型。

脾胃积热型

主要表现为口腔有多处溃疡,疮周色红而肿,口渴饮冷、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沉实或洪滑。当以清泻脾胃为治,方用清中汤加减,药取山栀子、半夏、茯苓、白豆蔻、陈皮、银花、蒲公英、大腹皮各10克,黄连、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葛根芩连片,或黄芩片,或黄连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三仁合剂,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

心经热盛型

主要表现为口疮,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渴、尿黄灼热或尿痛尿血、舌质红、脉数。当以清心导赤为治,方用八正散加减,药取大黄、车前子、瞿麦、栀子、滑石、萹蓄、鱼腥草、金银花、连翘、生地各10克,竹叶、甘草、木通各5克。

中成药可选用八正合剂,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三金片,或鱼腥草片,或蒲公英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复方金银花冲剂,或清淋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

脾胃气虚型

主要表现为口疮不红不肿、疼痛轻微、久而不愈,精神不振、四肢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薄、脉虚弱。当以补气健脾为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取黄芪、白术、党参、柴胡、陈皮、当归各10克,升麻、炙甘草各5克。

中成药可选用黄芪精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冲饮;补中益气口服液,或黄芪精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

脾胃阴虚型

主要表现为口疮伴心烦口干、精神倦怠、不饥不食、口渴饮少、汗出短气、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当以养胃生津为治,方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药取沙参、麦门冬、天门冬、天花粉、玉竹、桑叶、甘草、扁豆、山楂、白及、远志、明党参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生脉饮,或生脉糖浆,或麦味地黄口服液,或活力源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参麦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

阴虚火旺型

主要表现为口疮时愈时发、此起彼伏、久久不愈,心烦不安、失眠多梦、舌尖红、苔少或无、脉细数。当以滋阴清火为治,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药取知母、黄柏、山药、熟地黄、枣皮、茯苓、泽泻、牡丹皮、黄精、女贞子、地骨皮、桑白皮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百合固金口服液,或知柏地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二母丸,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

脾肾阳虚型

主要表现为口疮色淡,腹冷而胀、时或疼痛、大便稀溏、食少乏味、腰脊冷痛、阳痿滑精,舌苔白脉沉弱。当以补肾温阳为治,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药取附片、肉桂、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牡丹皮、党参、黄芪、三七花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龟鹿补肾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参鹿补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鹿角胶颗粒,或仙灵脾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

常规治疗时,可配合下列中药外治方:

1、黄连素:每次漱口后,将无味黄连素药膜放在溃疡面上,每日3~4次,疗程不超过4日;或取黄连素3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与猪胆汁调匀外搽患处,早、晚各1次。可清热解毒。

2、二黄海蛸散:黄连、大黄、海螵蛸各等量,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用棉签蘸药粉外涂患处,每日2~3次。可清热解毒,收敛生肌。

3、大黄山栀糊:大黄、山栀子各5克,研为细末,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可清热解毒。

4、吴萸糊:吴茱萸,米醋各适量。将吴萸研为细末,每取3克,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伤湿解痛膏固定,24小时后取下,或昼贴晨取,每日1次。可引热下行。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辨证与治疗一、本病以长期反复发作为特点,病程最长有数年甚至二三十年者;二、追溯患者病史,大都属气虚或气阴两虚之体,其中尤以乏力、易于疲劳汗出、食少、便溏等慢性脾胃病见证为多;三、发作时的诱因与工作、学习劳累,情绪紧张或郁怒有明显关系:四、溃疡凹陷平塌,表面及周围粘膜颜色淡红或灰白(如其色由白转红,即接近愈合):五、舌淡并有明显齿痕,脉虚细或大而无力;六、服一般清热解毒剂效果多不佳。如就以上脉证而论,复发性口腔溃疡似与东垣所论脾虚阴火相吻合。李氏云:“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春生之令不行”,虽然原文中没有明确提及“口疮”这一病症,但其所论气虚阴火,与本病病机若合符节。因此治疗这类患者,往往师法东垣“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之意处方用药:一、复发性口腔溃疡兼见脾胃功能稍有衰减者,以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基础,加黄芪、山药、当归、升麻、乌贼骨、荷叶。二、证见短气、乏力、大便次数增多等中气下陷表现者,用补中益气汤(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三、证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澄彻清冷或完谷不化、肢凉、脉弱、舌淡者,为中虚寒证,用附子理中汤(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制附片)。应当指出,由于本病病程长,又易于被医者误认为实证口疮而用苦寒泻火,或以为“虚火”(即指“阴虚火炎”)而泛投凉润之剂,皆损伤脾胃之阳,并且往往因日久而累及肾阳,使脾肾两虚,阴寒内盛,则逼阳上浮,证见口腔溃疡久不愈合,两足冰凉,下利清谷,脉弱、舌淡、脉虚细或大而无力,两颧独红,其治亟宜温补脾肾,破阴返阳,用桂附理中汤(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肉桂、制附片)为主。口腔溃疡病案公开:

1.口疮断生饮治疗复发性口疮

[方剂]:生黄芪15克,太子参30克,当归10克,生地30克,麦冬10克,甘草15克,肉桂3克(研分3次冲服),细辛3克,肉苁蓉10克,赤芍30克,生蒲黄6克(布包),银花15克,连翘衣15克,黄柏6克,凤尾草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木通3克,薄荷6克。另肉苁蓉9克(研末),五倍子10克(沸水泡)。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次服。30剂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服肉苁蓉末,每次3克,每日3次,五倍子水漱口,每日3-5次,连用1个月。

[功效]:益气升阳,清热养阴。

[验证]:胡某某,女,27岁,职工。口腔溃疡反复发作4年余,常以锡类散、维生素氏等中西药内外治疗,始终未能控制发作,每一月或两月发作一次,有时儿乎无明显间歇期。查口腔舌尖、齿颊、齿眼及下唇内缘均有绿豆大小圆形溃疡,呈淡黄色,表面凹陷,边缘微凸,周围红晕,散在分布约10余个,唇颊有少数点状疤痕。此次发作已近2周,热辣样疼痛,痛甚时口角流涎,不能进食,每日下午洒浙身寒,全身不适;测体温37℃,脉弱,苔少舌红,大便时塘时结,小便正常。诊为复发性口疮:(重型)。证属脾虚阴亏,血疲热结。方用口疮断生饮:生黄芪、甘草、银花、连翘衣各15克,太子参、生地、赤芍各30克,当归、麦冬、肉苁蓉、凤尾草各10克,肉桂(研分3次冲服)、木通各3克,细辛5克,生蒲黄(布包)、黄柏、升麻、柴胡、薄荷各6克。上方共服30余剂.又以苁蓉散内服及五倍子漱口液漱口连用2月余口疮愈合。追访1年未复发。

2.外敷膏治口疮

[方剂]:吴茱萸、胆南星、生大黄(按4:1:2比例配方)。[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与陈醋适量调成糊状,备用。侯患儿睡熟后,涂敷于两足心(涌泉穴),外加纱布包扎,12小时去之。可根据病情次晚再用1次。用量应按患儿年龄,病势而酌情变更。[功效]:导热下行。[验证]:治疗98例,均获痊愈。小儿年龄越小,其效越捷。[备注]:引自年《浙江中医杂志》(7)

3.口炎散治口腔炎

[方剂]:山豆根、大黄各30克,黄连15克,人中白2克,青黛20克,砂仁10克,孩儿茶、枯矾、没药各15克,冰片3克。[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目筛,装瓶消毒备用。口腔消毒,用2%龙胆紫调敷患处。[功效]:消炎止痛。[验证]:治疗26例,全部治愈。[备注]:引自年《四川中医》(4)。

4.青砂散治口腔溃疡

[方剂]:青黛、硼砂各30克,龙脑薄荷末15克,人中白30克,玄明粉15克,孩儿茶30克,马勃15克,冰片6克。[制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过细筛,装瓶备用,勿泄气。用冷盐开水含嗽后,取药粉撒敷患处,每日3次,口腔内不易撒布之患处,可用芦管吹之。[功效]:清热解毒,生肌止痛。[验证]:治疗百余例,全部治愈。轻者1天,重者2-5天即愈。[备注]:引自年《河南中医》(5)。

5.五倍青黛散治口腔

[方剂]:五倍子5克,青黛,冰片各7.5克,月石10克,人中白12.5克。[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存备用。局部(患部)外敷,每日2或3次。[功效]:清热、消肿、止痛。口腔炎,齿龈炎。[验证]:治疗口腔炎24例,齿龈炎8例。24例阿弗他性口腔炎,经外敷3-5次后治愈。[备注]:引自l年《中医杂志》(11)

6.二石青黛散治口疮

[方剂]:青黛4克,硼砂、玄明粉各1.4克,煅炉甘石、煅石膏各1克,雄黄0.6克,煅人中白1克,冰片0.4克。[制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先用茶水漱口,取药粉撒敷患处疮面,日l或2次。[功效]:清热解毒,敛疮止痛。[验证]:屡用效佳。[备注]:引自《外治汇要》

7.矾黛散治鹅口疮

[方剂]:白矾20克,大枣10克,苦瓜叶、青黛各10克,冰片3克。[制用法]:将大枣去核,将白矾打碎放在大枣中,置瓦上煅至白矾枯白,大枣焦黑为度。冷后再加苦瓜叶研末,然后加冰片,青黛再研至无声为度,瓶贮备用。用时先用冷盐水含漱后,取此药粉撒敷患处,每日1-2次。[功效]:消炎、敛疮、止痛。[验证]:用治上症,效果良好,一般2-3天即可痊愈。[备注]:引自《外治汇要》。

小结一、复发性口腔溃汤以“中虚”为其本,其中尤以脾胃气虚、清气下陷、虚火上浮为多见。其治以补益中气为主,俾脾运健、清阳升,而虚火自敛。二、中气不足,健运失职,留湿成热,亦当以中虚为其本,湿热为其标,不与单纯湿热证同法。三、脾胃阴虚而火炎于上者,以养脾胃之阴为主。阴虚内热,亦能熏灼津液不行,从而酿湿生热,但阴虚为本,不能徒见湿热而滥投苦燥,更伤其阴。四、“久病不已,穷必及肾”。本病如日久失治或误治,多致肾阴、肾阳亦病,如见肾虚见证,则须兼补肾阴肾阳。(本文仅供参考,如果需要用药请咨询箴德堂中医馆专业医师。)

推荐阅读:

这五类眼病最适合先找中医

头痛不能扛,头痛怎么办?中医有妙招

鼻炎不能怪鼻子,各种鼻炎的中医调治法

痛症针灸治疗(七字歌诀+穴位图解)

不懂中医五行,你用什么化妆品都没用!

百年箴德堂,百年传承史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收藏

医院院长患癌十多年,为何至今拒绝化疗?这5句话告诉你真相!感受非遗魅力·传承大爱中医——箴德堂孙氏中医脉诊非遗活动行

热烈祝贺:箴德堂孙氏中医脉诊疗法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zhaibenben.net/lcjc/8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