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宏冰苏庆义外贸形势剖析短期波动不改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fitness/mipso_5154126.html
尽管中国外贸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从世界范围看,外贸下滑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基于中国外贸的韧性,稳外贸的重点不在于稳出口市场份额,而在于解决增长难题和结构性问题。进入年,中国外贸表现波动有所加大,但从世界范围看,外贸形势严峻是不少经济体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全球经济低迷、贸易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外贸的市场份额总体保持稳定,且不乏结构性亮点。展望全年,一方面要坚定信心,看到我国外贸发展的韧性与潜力;另一方面要正视稳外贸面临的多重挑战,相关政策措施应注重长期性、全局性,统筹协调、内外兼顾,协力推动外贸的回暖。一、“纵向”看外贸:短期表现乏力、结构改善持续从出口增速看,外贸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从出口金额的累计同比看,中国年1—7月出口亿美元,同比下降5%(以下均为同比)。从出口金额的当月同比看,虽然3月和4月外贸有所反弹,但反弹并未持续——继5月、6月出口增速下滑后,7月出口金额同比下降14.5%,创下自年3月以来的最大月同比降幅。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外贸的实际增长要好于外贸数据所反映的名义增长。以年5月出口数据为例,根据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CPB)的数据,中国年5月出口价格指数同比下跌4.3%,年5月则同比上涨4.9%。扣除商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年5月货物出口量同比下降5.1%,小于货物名义出口额的降幅(同比下降7.1%)。从目标市场看,不同市场“涨跌互现”一是美国市场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东盟首次替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货物出口目的地。年1—7月,中国对美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下降到14.5%,中国对东盟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达到15.7%,这是自年以来中国对东盟出口首次超过对美出口。二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联系进一步加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年上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同比增长9.8%;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长1.5%;对俄出口同比增长78.1%,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从年的2.1%上升到3.1%。三是内地对香港出口显著下降。年1—7月,内地对香港出口同比下降9.4%,反映了新冠疫情因素对两地出口模式的影响仍在持续。疫情前,企业在内地的生产和出口依赖于半成品和成品在两地的多次往返,强化了两地的贸易往来。疫情期间,受通关不畅等因素影响,此类生产和出口模式难度大增,即便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短期内也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总的来看,中国外贸形势的变化反映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动的影响。从政治因素看,地缘政治、大国博弈促使不同出口市场“涨跌互现”;从经济因素看,全球产业链重构、RCEP等推动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进一步紧密。综合来看,得益于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中国外贸虽面临一定程度的下行压力,但各市场出口表现的相互对冲,使得外贸总体形势仍旧保持稳定。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走弱、一般贸易呈现较强韧性年1—7月,中国的一般贸易出口值同比下降3.8%,低于中国出口的总体下降幅度;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65.1%,比去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同比下降20.5%和14%,合计占中国出口总值的20.4%,比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事实上,自年以来,中国加工贸易出口额就开始持续下滑,这反映了中国贸易模式的结构性改变,也部分印证了加工贸易产业的外迁。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坚挺、汽车产业成为新亮点年1—7月,中国出口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5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额的41.7%。其中,电机、电器、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出口达到.3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的26%,机电产品依旧是中国出口的坚实支撑。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产业正成为外贸新亮点。年1—7月,中国出口车辆及其零附件.7亿美元,同比增长37.8%,占中国出口总金额的5.6%。其中,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额增速高达.8%。此外,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9万辆,首次超越日本汽车出口量;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新能源汽车53.4万辆,同比增长%。二、“横向”看外贸:韧性显著、竞争力稳固虽然年以来中国外贸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从世界范围看,全球贸易普遍面临严峻挑战。根据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CPB)的贸易监测数据,年1—5月全球货物出口量同比下降0.2%,显著低于年(正增长3.11%),创下自年新冠疫情以来最大降幅。具体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表现,中国外贸的表现并不差。其一,从年上半年货物出口量的同比增速看,中国外贸表现在亚洲国家中较为坚挺。根据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CPB)统计的货物出口量数据(见表2),在亚洲,仅有中国在1—5月取得1.8%的同比增长,而亚洲新兴经济体(中国除外)同比下降2.5%,日本同比下降2.6%,亚洲发达经济体(日本除外)货物出口量同比降幅更是达到7.9%。在全球,发达经济体货物出口量整体下降0.5%,其中欧元区出口量下降0.41%。其二,与年同期的货物出口量增速相比,中国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表现突出。年上半年,全球货物出口量增速较年同期出现显著下降,从年上半年的3.11%降至年上半年的-0.17%,降幅达到3.28个百分点。细分来看,欧元区、日本和除日本外的亚洲发达经济体货物出口量增速均由正转负,下降幅度分别达3.88个、2.97个和9.37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货物出口量增速从上半年的4.83%降至年上半年的0.51%。其中,亚洲新兴经济体(中国除外)、东欧/独联体新兴国家和拉丁美洲的货物出口量增速降幅分别达10.60个、4.96个和4.58个百分点。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仅有中国的货物出口量增速实现了提升——从上半年的1.05%提升至上半年的1.85%。其三,从出口份额看,中国外贸的竞争力优势依然稳固。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份额达15.61%,占比和排名保持稳定(见下图)。从出口份额的变化轨迹看,中国的出口份额在—年不断增长,年达到了16.31%的峰值,其后虽有所下降,但总体仍保持在16%附近的较高水平。相比之下,日本出口份额从年的4.15%降至年的3.30%,韩国出口份额从年的3.40%降至年的2.77%。三、稳外贸:统筹协调内外兼顾长期来看,产业体系完整、供给能力充足、进出口结构均衡,是中国外贸的重要基本面优势。短期来看,中国外贸需要正视外需疲软和内需不足的双重挑战。外需方面,受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因素影响,外部需求仍有可能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年7月《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年和年的全球经济增速仅为3%。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CPB)月度贸易监测数据显示,年1—5月,世界货物进口实际量同比降低2.3%,其中发达经济体的进口需求同比降低3.0%。在主要经济体进口需求不振的环境下,外贸增长或将继续承压。内需方面,进口增速的持续下降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zhaibenben.net/lcjc/10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