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瘟防治技术,转给养牛朋友

牛瘟俗称“烂肠瘟”、“胆胀瘟”,是由牛瘟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其临诊病理特征是消化道黏膜的坏死性炎症和出血性素质,并伴以剧烈腹泻。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已将本病扑灭。牛对本病最易感染,其他反刍动物和猪也有一定的感受性。牛瘟病毒颗粒一般形圆,有囊膜。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但在低温和盐腌条件下相当稳定。病初,高热稽留,精神委顿、厌食、便秘、白细胞减少;眼结膜和鼻黏膜充血、肿胀,有黏脓性分泌物;鼻镜干燥、皲裂,覆以黄棕色痂皮;起初流涎增加,口黏膜表面出现灰黄色粟粒大的突起,并融合成被膜,被膜脱落后形成烂斑或溃疡。当高热于第5~6天下降时,出现剧烈腹痛、腹泻,粪便稀薄、恶臭,间有血液、黏液或假膜,严重脱水、消瘦和虚脱,多于发病后6~12天死亡。剖检见全身败血性变化和消化道黏膜的出血坏死性炎症。

图72坏死性口膜炎

唇内和齿龈黏膜的糜烂坏死。(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病理室)

图73坏死性咽炎

咽和舌根背部黏膜充血、出血和糜烂坏死。(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病理室)

图74坏死性盲肠炎

阿肠黏膜淋巴滤泡增生、坏死并形成小凹陷状溃疡。(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病理室)

图75出血性肺炎

肺淤血、出血,间质水肿,切面尚见小化脓灶。(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病理室)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诊特点、病理学特征和病毒分离与鉴定进行全面诊断。主要症状为发病迅猛,发热,口腔黏膜糜烂,重剧腹泻。必要时也可进行血清学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中和试验、间接血凝等,以中和试验准确性较高。本病的防制应严格实行兽医检疫措施,禁止从疫区引进反刍动物及其产品。定期接种弱毒苗(如牛瘟兔化弱毒苗注射后14天至1年内有坚强免疫力)。发生疫情后,应立即封锁、隔离、消毒,扑杀病畜,尸体要焚烧或深埋;对疫区附近的牛群应及时接种牛瘟疫苗。目前尚无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贵重牛种在发热初期静脉注射大量抗牛瘟高免血清~毫升,常可收到治疗效果。据报道,犊牛若是接种常用牛瘟疫苗无效时,使用麻疹疫苗则可预防牛瘟。对成年牛,它也是一种有效的疫苗。本病应与口蹄疫、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牛蓝舌病、牛恶性卡他热、水疱性口炎等病相鉴别。

此文非常重要,您的朋友可能也需要!别忘了发给他们!

赞赏

长按







































鍎跨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閲屽ソ
娌荤櫧鐧滈娌堥槼鍝鍖婚櫌濂?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zhaibenben.net/jbgs/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