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德中贸易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今,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大国,并连续6年成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总部位于慕尼黑的德国经济研究所最近对家与中国有进口生意的企业及批发、零售商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6%的企业表示依赖从中国进口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但鉴于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短缺以及俄乌冲突带来的教训,这些公司中几乎有一半计划在未来减少从中国的进口。
德国与中国合作紧密。
报告称,德国能被“卡脖子”的关键产品只占全部进口量的5%。其中,四分之三从欧盟国家进口,对中国的依赖只有3%,美国占7%。最依赖中国有“10大领域”:其中,化工工业领域,27%的关键产品从中国进口;接下来电气设备(21.4%)、运输设备(14%)、金属制品(8.4%)、塑料(6.5%)、制药(4.7%)等。尽管如此,即便出现很小的供货不足,都会引发严重的供应链后果。
在原材料方面,德国的依赖性更大。比如,65%生产电动发动机的原材料从中国进口,制造风轮和电动汽车必不可少的稀土如镝、钕和镨,需要百分之百进口。中国在光伏板领域原材料和技术均占据优势,欧洲的自产能力只占5%至6%。
德国贸易伙伴排名。
“为降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提高原材料以及销售市场的多样性,”报告要求德国联邦政府向欧盟施压,推动欧盟同拉美国家自贸协定的审批,同时,欧盟也应该提高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签署贸易协定的政治意义,为欧洲企业进入对方市场降低门槛。
青木观察到,最近几年,德国各大智库和不少政客不停地警告“减少中国依赖”,但现实是,德国企业对中国的依赖更大了。因为,要减少中国依赖会艰难,除非德国工业做好了失败准备。
宝马汽车总部。
首先,就如报告认为,德国无法切断同中国的经济往来。德国新闻电视台就说,“德国工业离不开中国!”年,中国在德国贸易中的占比不到1%,到年已经达到9.5%,双方贸易额达亿欧元,超过荷兰(8.0%)和美国(7.5%)。
其次,如果德国突然与中国经济脱钩,供应链将被打断。就在4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报告也称,年,中国大陆是德国海港集装箱运输的最大合作伙伴,占了当年德国集装箱吞吐量的五分之一。集装箱运输最重要的十个合作港口中有四个是中国港口,包括上海港、宁波港、深圳港和青岛港。
德国汽车出口中国。其三,如果政治性地拉远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也意味着远离中国大市场。年,中国世界贸易中的份额超越德国,年超过了美国,首次成为全球贸易冠军。年,中国的份额达到13.1%,几乎是德国的份额7.2%的两倍。
所以,一直以务实和高质量见长的德国工业,与其不停想着减少依赖和对华施压,不如扎扎实实提高创新能力,让“德国制造”重新赢得更大份额。